達到財務自由的簡易模型及基本做法

瞭解財務自由的概念及做法並達到財務自由, 能夠跳出不斷忙碌於工作的迴圈, 而得以實現自己的理想.

花了兩年多運用股市 ETF、債市 ETF及年金等投資工具, 以現代投資組合理論為基礎, 建構了投資組合 (終於把 20 年前在財務工程與金融計算裡學到的理論, 以及 15 年前在投資策略經典之作 A Random Walk Down Wallstreet 學到的觀念, 實際應用到生活上), 並進行了績效回測, 有一些小小的心得.

最近陸續有一些朋友找我討論這個重要議題, 於是建構並說明了達到財務自由的簡易模型及基本做法,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也歡迎分享你的見解及心得.



主動年收入 (S for Salary):
年收入高的人, 如果沒有健全的理財觀念, 會陷入因為收入高, 支出也過於拉高的陷阱, 導致累積存款和投資的速度緩慢.

持續提升你的專業能力的深度及廣度, 把專業能力用在造福人群之餘, 也有助於提升你的主動收入.
年支出 (E for Expense):
記錄支出, 釐清必要的和想要的項目. 審思你的人生意義和價值觀, 有助於釐清這一點.

盡量避免負債. 例如以租屋代替買房.

以保險支應意外事故的支出.
首先要設法達到 \(S \gt E\) (拉高 Salary) 或 \(E \lt S\) (縮小 Expense).
如此才能開始把 \(S - E\) 投入 \(P\).

盡量設法把 \(E\) 控制在 \(S\) 的 \(50\%\) 甚至 \(30\%\) 以下.
投資組合 (P for Portfolio):
基本工具:
股市 ETF債市 ETF年金.
基本觀念及假設:
1. 瞭解貨幣的時間價值.

2. 被動式投資 (買進並持有指數), 報酬率高於大部分的主動式投資 (例如挑選並買賣個股, 擇時買進賣出).
根據你的風險及報酬的偏好, 挑選最佳的投資組合配置.
基本原理可參考: 應用「現代投資組合理論」進行「投資組合最佳化」

實際範例可參考: 建構最佳化投資組合及績效回測
定期定額建構你的投資組合.

每年進行投資組合再平衡.
存款 (C for Cash):
存款 = 3 到 5 倍的年支出 (視你的投資組合報酬率的波動特性而定), 以緩衝投資組合報酬率的變動 (這個做法稱為 consumption smoothing).
被動年收入 (R for Revenue):
需要能夠隨著通膨而增加, 因為年支出會隨之通膨而增加.

應避免的迷思: 僅把投資組合的配息視為被動年收入. (投資組合的年度報酬包含配息及總價值的增加)
判斷是否 \(R \gt E\) 的考慮點:
需要思考完整的生命階段 (結婚、生子、子女教育、...).
達到財務自由 (\(R \gt E\) 且 \(C = n * E\)) 了, 然後呢?
平常就要持續思考你的人生意義和目標.

達到財務自由之後, 因為不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創造主動收入, 可以好好實現你的理想, 幫助人們遠離痛苦得到安樂.

可以把 \(R - E\) 投入 \(P\), 或把 \(R - E\) 投入公益、慈善事業.
這個模型的假設:

1. 經濟持續成長.
隨之科技的持續進展, 經濟預期仍有持續成長的空間.
2. 金融系統正常運作.
若要降低金融系統崩潰的風險, 可持有一部分的黃金.
考慮點:

1. 這樣的模型是相對穩健的, 但同時也需要累積較高的 \(P + C\).
另一種模型是進一步假設你的壽命 (例如根據 2021 年內政部的資料,台灣男性平均壽命為 78 歲), 在壽命結束時, 正好 \( P + C \approx 0\). 如此雖然不需要累積較高的 \(P + C\), 但風險是比較高的 (風險: 投資組合的波動高於預期、壽命高於預期).
附註:

心靈自由是財務自由的前提.

如果沒有心靈自由,會隨波逐流,不斷追逐永無止盡慾望,把寶貴的時間花費在物質層面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