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痛苦或具威脅性的經驗

面對痛苦或具威脅性的經驗時,
不健康的反應:
•憎惡:以各種形式「抗拒」經驗。
•憤怒、憎恨、攻擊、恐懼、批判、責備。
健康的反應:
•平心靜氣:對於經驗保持「自由」與「清明」。
•具念、連結、慈悲、關懷、力量、無畏。

翁山蘇姬:「從苦難,而非舒適的環境中,
我們得以增長智慧。
我們需要培養自己
從困境中汲取力量的能力⋯⋯
以點燃內心熊熊火焰,
讓它照亮暴風雨的黑夜。」

我們能夠在艱困中發現
「不屈服、不逃避、不出於恐懼與憤怒而反擊」的勇氣。
藉由安住於「非爭訟」的心,
我們成為一盞燈、
一帖良藥、
一種堅強的存在;
我們變成這世界極需的療癒力量。

****** 真實的力量

「攻擊」的反面並非「消極」,
而是「真正的力量」。

當我們喪失了本俱的「尊貴感」,
便會誤信我們的「恐懼」與「脆弱」,
我們想透過「仇恨」與「攻擊」來追求「堅強」。

當我們將攻擊性釋放後,
會發掘出「真正的力量」,
一種天生的無畏,
一種能面對我們的悲傷、恐懼及不帶恨意回應的「勇氣」。

金恩博士稱此無法撼動的力量為「靈魂的力量」。

聖雄甘地認為「非暴力比暴力需要更多勇氣。」

****** 智慧之劍

真實的力量運用「關懷」與「勇氣」來面對生命的脆弱。

真實的力量會帶來「清明」,像一把能斬斷無明的利劍。

當心未陷於責怪或掙扎的情緒中時,便能看清事物的「本來樣貌」。

詩人葉慈:「我們能夠讓我們的心靈
像寧靜的流水,
如此,
在我們周遭的生命便能夠看清⋯⋯
自己的形象,
能夠因我們的寧靜
而享有片刻更清晰、
或許更勇猛的生活。」

-- 傑克·康菲爾德,《智慧的心:佛法的心理健康學》

(Jack Kornfield, "The Wise Heart: A Guide to the Universal Teachings of Buddhist Psych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