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ntrib]/a11y/accessibility-menu.js

根據神經科學的研究,並沒有「自由意識」,而「我」其實是一種錯覺

根據神經科學實驗,研究人員在受測者自認為決定要把兩個數字相加或相減的 4 秒鐘之前,就可以透過 fMRI 知道受測者將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了。

大腦會做出各種預測,而「我」只是觀察到了大腦做出的預測。

但更進一步探討,「我」其實是一種「錯覺」(illusion),具有「我」的感覺,和連續的記憶有關,也和大腦的 default mode network 的活躍有關。

Default mode network 活躍時,「我」的錯覺會特別強烈,此時處在自動導航模式,以直覺、本能,快速反應,但較沒有覺察力,也較少自省和深思。

相對於 default mode network 的另一端,則是心流狀態,透過高度專注於某件事,例如慢跑、彈琴,或者是禪坐 (meditation),有機會達到心流狀態,感受到「我」和其他人以及世界,其實是一體的,而這個狀態更接近根本的真實。

當我們意識到,很多思想、決定、情緒⋯⋯都是由大腦所產生,我們反而較能夠解脫。

我們不需要把大腦產生的思想、決定、情緒⋯⋯,當作是自己的,而可以試著往後退一步,去觀察它、體驗它,觀察讓它的升起,觀察讓它的持續,觀察它的消逝,如此可避免過度執著,深陷其中,而受苦!

參考資料:

【我並不存在】Annaka Harris 哈里斯 - 神經科學作家證明佛學是對的 | 早晚會思考的問題大腦簡史》,謝伯讓

#神經科學 #自由意志 #預設模式網路 #心流 #大腦 #意識 #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