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ntrib]/a11y/accessibility-menu.js

想法是自己跑出來並狹持意識自我,我們如何避免被無益的想法挾持,留下有益的想法!

你可以試著觀察自己的想法是如何跑出來的:
1. 輕鬆地坐在椅子上
2. 持續觀察呼吸:呼氣的時候知道在呼氣,吸氣的時候知道在吸氣
3. 觀察到思緒跑走了,沒有放在觀察呼吸上
4. 觀察是什麼思緒使你的注意力偏離於觀察呼吸

你會觀察到,這些思緒有一些共同的特性:
1. 這些思緒都是關於過去和未來,而不是關於當下
2. 這些思緒都是關於你自己
3. 這些思緒大多數牽涉到其他人 (例如前一陣子和他人相處的愉快或不愉快的情境)
4. 這些思緒都落在某一種大腦模塊 (例如吸引配偶、保住配偶、提升社會地位、關愛親屬、經營友誼⋯⋯)

當你的思緒在遊蕩時,感覺好像是你的思緒在不同的模塊間漫步--在一個模塊裡待一段時間,然後走到另一個模塊。

但如果你更仔細地觀察,會發現其實是不同的模塊在競爭,奪取你的注意力--當思緒從一個模塊「遊蕩」到另一個模塊時,其實是第二個模塊奪取了意識的控制權。

我們通常認為是由「意識自我」產生「想法」,但其實是大腦模塊在「意識」之外產生「想法」,而各個模塊受到「感受」所驅動,其中「感受」最強烈的模塊會取得控制權,將相對應的「想法」投入到「意識」,被「意識」所接收,「意識自我」習慣性或不由自主地以為是自己產生了「想法」。

避免被想法挾持的方式:

1. 認知到想法不是自己,不要認同浮現出來的每一個想法。可以想像每個想法都是外在的。

2. 透過禪修練習,客觀地觀察感受 (不因為喜愛而執取某個感受,不因為厭惡而排拒某個感受),逐漸解開與意識自我與感受的繫縛,能夠避免不由自主地與感受以及相對應的想法認同。

3. 透過禪修練習,客觀地觀察想法 (不因為喜愛而執取某個想法,不因為厭惡而排拒某個想法),逐漸解開與意識自我與想法的繫縛,能夠避免不由自主地與想法認同,因而能夠客觀地檢視目前浮出的想法是有益的還是無益的,捨棄無益的想法,留下有益的想法。

參考資料:

洞見:從科學到哲學,打開人類的認知真相 (Why Buddhism is True) - Robert W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