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記] 漫步華爾街: 根據研究分析論述最佳投資策略的經典之作

導讀 (政大財管教授 周行一)

  股價「漫步」是經由許多實證研究的結果,預測股價幾乎是不可能的。



自序 (Burton G. Malkiel)

  本書傳達了一個很簡單的訊息: 買進並持有 (buy and hold) 指數 ETF 的報酬,遠比買賣個股或是購買積極進出的共同基金為高。



何謂隨機漫步?

  「隨機漫步」(Random Walk):未來的發展、方向無法根據過去的情況加以推測。



投資與投機的區別

  「投資」是購買資產,以獲得合理的可預期收入或長期增值的一種方法。

  「投資」與「投機」的區別:

  (1) 獲得投資報酬的期間長短

  (2) 報酬的可預測程度



磐石理論 (基本分析)

  「磐石理論」(Firm Foundation Theory):每一種投資工具都有確定的「真實價值」(intrinsic value),可經由分析現況及未來展望而計算出來。 

  「磐石理論」依賴對未來成長幅度和成長期間的預測,因此它的基礎不如宣稱的可信。 



空中樓閣理論

  「空中樓閣理論」(Castle-in-the-Air Theory) 強調的是心理因素。

  「空中樓閣理論」價格評定的邏輯:對買主而言,一項投資值得它的售價,是因為他預期能夠以更高的價格售出。 

  儘管「空中樓閣」理論很能解釋投機喧鬧的心理,但猜測善變群眾的反應其實是非常危險。



60 到 90 年代的泡沫

  舉例:成長股、新上市股的狂熱、集團股熱潮、概念股泡沫、績優 50 的狂熱、生化科技泡沫、日本的土地和股票神話泡沫、網際網路泡沫。 

  席勒在《非理性繁榮》中描述,泡沫是 positive feedback。 

    當一群股票開始上漲時,泡沫就開始形成。股價上漲鼓勵更多的人來購買,也吸引媒體的報導,報導又吸引更多人來買。



分析股市的兩大工具:技術分析、基本分析,都不可靠

  「弱式」理論攻擊「技術分析」的基礎;「半強式」和「強式」理論則攻擊「基本分析」的信仰。

    「隨機漫步理論」或「效率市場理論」主張:除了長期趨勢之外,未來股價極難預測。

    「弱式」理論:無法由「過去的股價」預測未來的股價。

    「半強式」理論:甚至無法由「已公開的資訊」預測未來的股價。

    「強式」理論:無法由「任何事」,甚至是未公開的事件,來預測未來的股價。也就是說,任何一切已知或可知的消息,都已經反映在股價上了。



技術分析的理論基礎

  趨勢持續的可能原因:當投資人看到熱門股節節上漲,就急著想加入抬轎,因此漲價本身就促成了漲價預言的實現。



技術分析的問題

  1. 技術分析者在上升趨勢確立後才買進、在趨勢被打破後才賣出,但市場可能會瞬間反轉。

  2. 技術分析使用者愈多,技術的價值愈會遞減。

  3. 技術分析者有搶先反應技術信號的現象,預期的時間愈早,信號就愈不確定是否出現。

  4. 股價並無循環週期。
  
    即使股票看起來像是有漲勢,但這對目前漲勢是否持續、持續多久,並無法提供有用的訊息。

    股價歷史的確會重演,但方式千變萬化。

    股票線形和 random walk 沒有多大差別。唯一例外的是,大多數股票的長期上漲 (下跌) 趨勢都伴隨著盈餘和股利的長期成長 (萎縮)。

  除非「技術分析」產生的報酬能高於市場報酬的水準,它才算是有效。目前為止,它們還無法長期持續通過考驗。

  預測市場的人這麼多,總有人能夠猜中多次的轉折,但沒有人能夠永遠猜對。

  對投資人的意義:

    「過去的股價」不能用來預測「未來股價」。
  
      這是「弱式隨機漫步理論」的主張,也是 Chicago, Yale, Princeton, Stanford 等大學研究後一致的結論。
    
    不必採用任何技術分析來「擇時」。 
  
      簡單的 buy and hold,並不亞於任何技術分析策略。



基本分析的理論基礎:股票的價值=「未來所有股利的現值」

  股票價值的決定因素:預期成長率、預期的股利發放、風險程度、市場利率水準

  警告:無法證實對未來的預期;無法由不確定的資料中計算出精確的數字

  問題:到底要為較高的成長多付多少?



基本分析的問題

  1. 「資訊」、「分析」可能不正確。

  2. 對「價值」的估計可能不恰當。

  3. 市場可能不會回頭「修正錯誤」,股價可能始終未能反映估計的價值。

  研究發現:

    沒有一個產業是容易預測的。

    沒有一位分析師的表現會持續優於同業。
  
  基本分析無法準確預測的原因:

  1. 隨機事件的影響

    許多影響公司盈餘的重大事件是隨機發生的,也就是說,它們是無法預測的。
  
  2. 「有創意」的會計程序,創造出令人存疑的盈餘。

  機會法則

    平均值的本質是,一定會有人比平均值好。

    因為金錢遊戲參與者眾,機會法則可以用來解釋不少優異的績效紀錄。

  基本分析有助於選擇勝出的股票 (擇股) 嗎?

    利用媒體公布的基本面新資訊 (如盈餘大增)來進行交易,能否得到高於平均值的報酬?

      答案是否定的。
    
    以股利增加與否作為選股指標,是否有效?

      股利增加通常的確是未來盈餘增加的正確指標。但通常股價會迅速反應完畢。
  
  基本分析有助於判斷合適的買賣時機 (擇時) 嗎?

    Vanguard 投資集團創辦人 John Bogle:擇時操作不會增加投資價值,而且可能適得其反。

  共同基金 (擇股與擇時) v.s. 股票指數 (買進並持有股票指數)

    多項研究一致顯示:長期而言,投資人購買共同基金的獲利,並不比 buy and hold 股票指數好。



半強式及強式的隨機漫步理論

    效率市場並不是認為股價對基本面消息不敏感。

    相反地,股價變動之所以像隨機漫步,正是因為股市極有效率,當新消息出現時,股價反應非常迅速。而新事件的發生是隨機的,也就是無法預測的。

    因此研究過去的「技術資料」或是「基本面資料」,都是沒有幫助的。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 (Modern Portfolio Theory)

  磐石理論空中樓閣理論有助於我們了解股票的價值如何評定 (解釋已發生的事實),但是投資人無法依據這些理論擊敗指數 (預測未來)。

  取勝股市的方法在於承擔較高的風險。

    風險才是唯一決定報酬市場平均值乖離程度的因素,也因此決定了個股相對於市場的價值。

    風險的定義: 報酬的 variance 或 standard deviation。

  風險 v.s. 報酬:長期的研究

    平均而言,報酬愈高的投資人承擔的風險也愈大。

  降低風險的方式

    「現代投資組合理論」告訴投資人,如何挑選「投資組合」,使得既能得到想要的報酬,風險又能降到最低。

    要消除風險並不需要兩種投資之間是負相關的,Harry Markowitz (1990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證明兩種投資之間只要不是完全正相關,就可以降低風險。

  分散風險的應用

    黃金數字是 50 種規模相當、廣泛分散的國內外股票。

      繼續增加股票種類並不能產生降低風險的效果。

    在投資組合中加入開發中市場的股票。儘管這些市場的變動性極大,加入這些市場的股票,卻可以減低投資組合整體的變動性。

    房地產是投資組合中另一種分散風險的優異選擇,房地產報酬通常不與其他類投資同步移動。

    債券是大多數投資組合都會包含的資產。



承擔風險以提高報酬:貝他與系統風險

  「系統風險」 (Systematic Risk):個股整體市場波動的反應。又稱為「市場風險」(Market Risk)。

    β: 個股股市波動的相對敏感或變動性。

      β 係數為 2,表示當市場上漲 10% 時,該股會上漲 20%。

  「非系統風險」 (Unsystematic Risk):因為個別公司特殊因素所導致的股價變動,如罷工、發明新產品等。

  「系統風險」無法經由分散投資的方式加以消除。承受較高風險的投資者,應該獲得較高的期望報酬作為補償。

  「非系統風險」,可藉由適當的分散加以消除,投資人不應該因為承擔這部份的風險而獲得補償。

  因此資本資產定價模型理論主張,任何股票或投資組合的報酬 (風險溢價),都和無法分散掉的系統風險 (β係數) 有關。

  根據作者 Burton G. Malkiel 的研究,最佳的單一風險指標: 分析師之間對某特定公司預測的差異程度。僅靠 CAPM 模型中的 β 係數,無法充分反映風險。



延伸閱讀

[書籍] 漫步華爾街:超越股市漲跌的成功投資策略 (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The Time-Tested Strategy For Successful Investing) - 作者: Burton G. Malkiel

全球、美國、歐洲、亞洲、新興市場【股票型基金、指數】評比 (根據 2007-2016 績效表現)

臺灣 50 指數與 0050 的運作原理 - 投資 0050 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