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資金和壞資金

投資人投資一家公司,兩大目標在於 "追求成長" 和 "追求獲利"。

但這兩個目標很難同時達成,因此在企業發展的不同階段,對於這兩個目標,應該要有不同的重心。

根據 Amar Bhide 教授的研究 [2],在所有最後能夠成功的公司當中,有 93% 因為最初策略行不通而調整了策略,他們並沒有孤注一擲死守在最初的策略,因此有足夠的資金可以繼續嘗試其他做法,直到成功。

而大多數失敗的公司則是一開始就把所有的資金投注在最初的策略上,當發現策略錯誤時,已無法挽回。

Amar Bhide 據此歸納出「好資金和壞資金」理論。

好資金:在事業剛起步時,還不確定策略是否能夠成功,因此應該用最少的資金設法快速找到一個可行的策略,避免耗費了許多資金後才發現走錯路。在這種情況下投入的資金稱為「好資金」。

舉例來說,Honda 原本打算以重型機車進軍美國機車巿場,但投入有限的資金經過嘗試後發現不成功,改而推出輕型機車才順利攻占美國機車巿場。

壞資金:在事業剛起步時,如果投入的資金愈多、愈快,就愈容易把一家公司推下懸崖。如果投入的資金急於看到成長而非獲利,稱之為「壞資金」。

舉例來說,Motorola 成立子公司耗資 60 億美元推動銥衛星電話網路,結果在美國副總統高爾撥打第一通銥衛星電話後不到一年,就因為虧損過大而宣告破產。

最常違反「好資金」原則的大多是財力雄厚的投資人和成功的大公司。

投資的困境 [3]:

1. 因為一家公司最初計劃成功的可能性不高,投資人傾向決定等到看到下一波的成長再投入資金,因而錯失投入「好資金」的時機。

2. 當公司取得了成長,進入成熟期,投資人才發現自己已經錯失良機。

3. 投資人希望投資的對象是成長快速的大公司。但對於大公司而言,因為基數大,要能夠持續快速成長,難度相當高,經常得浥注龐大的資金。但如此則掉入了投入「壞資金」的陷阱。

應用在人生上,與家人及朋友關係和諧、良好,是快樂最重要的源頭。

因此不應孤注一擲把時間和心力全部投注在工作上,應該要投注足夠的時間與心力在家人及朋友上,如此才能擁有圓滿、幸福的人生。

參考資料

[1]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How will you measure your life?): 哈佛商學院最重要的一堂課, 第 5 章, 時鐘滴答響, Clayton Christensen. [2]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New Business" (新事業的起源與演化), Amar Bhide. [3] "Stall Points" (為什麼雪球滾不大), Matthew Olson and Derek van Bev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