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如何學習 (Learning how to learn)

因為 AI 大師 Andrew Ng 的推薦, 最近開始上 Coursera 的 Learning how to learn.

之前註冊過這門課, 但一直被覺得更重要的學習主題 preempted. 前一陣子 Andrew 的推薦對我來說實在太有說服力, 記得他是說, 關於 personal effectiveness, 他覺得最棒的 2 本書分別是:

1. 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2. Getting Things Done

而最近他發現最棒的第 3 個教材是 Learning how to learn (其實算是他的置入性行銷, 因為他是 Coursera 的 founder XD).

他覺得最棒的 2 本書, 也正是我覺得最棒的. 因此不由得產生極大的好奇, 想要瞭解第 3 棒的 Learning how to learn 究竟有多棒!

原本的想像是, 這是一門艱深枯燥的課, 結果恰恰相反! 講者根據腦神經科學的研究, 以活潑生動的方式, 說明如何有效學習.

其中有些內容, 也適合給家裡的孩子看!



上圖是 Dr. Barbara Oakley 說明 focused mode versus diffuse mode.

交錯進入 focused mode 及 diffuse mode, 可以得到最大的學習成效!

在 focused mode 下, activated 的神經元是在附近, 適合理性思考, 運用已有的知識, 一步一步去解決問題; 而在 diffuse mode 下, activated 的神經元會散布在較廣的範圍, 因此可激發創意思考, 或打通原本沒打通的神經路徑而促進更完整的理解.

專注,有助於進入 focused mode. 使用番茄工作法有助於保持專注.

放鬆、休息、睡覺、運動、慢跑、散步、靜坐,有助於進入 diffuse mode.

達利為了擷取睡覺時進入 diffuse mode 得到的靈感, 故意手拿著筆在椅子上睡, 睡著時, 手上的筆掉落, 這時候靈感還留在腦中, 就可以即時記錄下來. 愛迪生也運用了類似的作法來擷取靈感.

由 diffuse mode 的原理及效益, 我們也可以知道, 壓力過大的環境, 其實是會讓 smart creatives 的生產力大幅降低的. Management 應該要適度營造環境, 讓同仁們可以發揮更大的潛力, 並樂在其中!

Chunk


在 Internet 時代, 因為資訊量爆增, 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資訊太多, 不需要記住, 也記不了那麼多東西.

但實際上應該區分該記住的事和不需要記住的事.

例如一門學科的基本概念, 就是該記住的事.

把基本概念, 以樹狀結構的方式連結起來, 稱之為 chunk.

如果能夠在學習的過程, 在大腦裡創造 chunks, 有助於把短期的 working memory 轉變為 long term memory.

隨著 chunk 的累積, 對一門學科的理解也就會越來越深入及完整.

而形成的 chunks, 也有助於理解不同學科, 但結構相似的內容.

當累積了許多不同學科的 chunks, 更有助於產生新的視角以及新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Note


Habit 的 4 個元素: cue, routine, reward, belief

避免拖延的方法: 專注於 process 而非 product, 因為 product 是讓你產生痛苦而想要拖延的原因.

Mind map of learning how to learn

輔助學習的工具


Anki - flashcard, 可依照記憶曲線, 在適當的時間間隔複習字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