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與接受指導的模式
常見的情境: A 是父母,B 是子女;A 是主管,B 是部屬。
負面表述: A 指出 B 做得不對或不好的地方。因為人有自尊的基本需求,負面表述會傷害對方的自尊也會傷害彼此的關係。負面表述並無法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期望。
正面表述: A 建議 B 怎麼做會更好。正面表述說明自己的期望,讓對方有依循的方向。大腦是具有可塑性的,不斷地導引對方到期望的方向,多練習幾次,對方終究能夠得到成長。
舉例,如果小朋友考不好,罵他怎麼這麼笨又不用功念書只會加深他的挫折感,並會導致他自暴自棄,比較有效的作法是觀察他哪裡不懂,一遍又一遍地教導他。
防衛: A 給 B 回饋時,B 的反應是為自己的觀點或行為辯護,並沒有正面回應 A 給的回饋。通常一件事會有多重觀點,如果 B 堅持只從自己的視角看事情,會使得 B 錯失藉由 A 的回饋而擴展自己觀點的機會。A 的觀點及想法也不見得是完整而正確的,因此 B 最佳的回應是表達理解 A 的想法,對於認同的部分,說明自己是認同的,接著對於不認同的部分,再說明自己的想法是什麼,以這樣的順序溝通,比較能夠獲得 A 的理解及認同。如果 B 只是不斷為自己辯護,雙方無法有效進行想法的交流。
接受: A 給 B 回饋時,B 表示理解及認同 A 的回饋。如果 B 有不同的觀點,在對於 A 的回饋表達部分理解和認同後,也要說明自己想法不同的部分,如此才能夠讓雙方的想法充分交流,使得雙方的觀點都變得更完整,而達到綜效。
A 通常是權力比較大的一方,A 要鍛鍊自己,要能夠傾聽 B 的想法,不要自以為是。
B 通常是權力比較低的一方,B 要鍛鍊自己,如果 A 的想法和自己不同,要能夠勇敢地、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