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dfulness 在家庭教育上的小小心得


幫小朋友複習功課


2014 年中之前, 幫小朋友複習數學時, 如果小朋友不會或算錯, 會感到生氣及不耐煩, 心想, 這麼簡單, 為什麼不會或算錯, 是不是不夠用心, 甚至會以處罰的方式來處理.

2014 年 Q3 到 2015 年 Q1, 參加了數次禪修活動, 並且幾乎每天打坐 30-60 分鐘.

後來幫小朋友複習數學時, 會察覺到自己的心念, 並逐漸轉化.

原本遇到小朋友不會或算錯, 會生氣及不耐煩, 且會責罵, 逐漸體認到, 處罰或責罵, 對事情並沒有幫助, 應該要設法深入探討小朋友不會或算錯的原因, 從原因著手. 因此逐漸調整成, 耐心地觀察小朋友的思路, 並且教導小朋友應該如何思考, 如何計算, 從原理面, 設法讓小朋友理解為什麼是這麼做.

回想起來, mindfulness 對於我的心念及行為有潛移默化的效果.

另外, 妻子教小朋友時, 若小朋友不會或算錯, 她常常會以責罵的方式來處理.

我曾經直接提醒過一次, 也間接提供以鼓勵代替責罵的文章, 但沒有效果.

有時我只是觀察, 在現場, 沒有發表評論, 但妻子或許可以逐漸感受到我不認同以責罵的方式來教導小朋友.

一陣子之後, 有一天, 妻子突然主動問, 我是否覺得小朋友被責罵很可憐. 我順勢提到, 如果責罵能夠解決問題, 那就責罵吧. 但我發現與其責罵, 耐心教導小朋友, 或許才真正能夠幫助小朋友.

後來妻子慢慢也練習減少責罵, 以耐心的方式來教導了.

很多時候, 我們是懂一些道理的, 這些道理很簡單, 但我們會發現其實知道是一回事, 做又是一回事.

因為處在情境中, 什麼道理都忘掉了, 只有眼前令人頭痛, 令人不舒服的情境, 因此我們老是採用一些很直覺, 但實際不太有效, 甚至事後會後悔的方式來處理.

Mindfulness 可以幫助我們處在情境中, 仍然能儘可能保持覺知, 因此比較能夠看清楚整個情境, 並且冷靜思考比較恰當的因應方式.

Mindfulness 是無關宗教的, 就像運動有益於身體, Mindfulness 有益於大腦 (澄澈, 平靜), 可以考慮多多了解及練習.

小朋友互相爭吵的處置


原本是老大和老二會互相爭吵, 通常是搶某個玩具玩 老大比較懂事, 有幾次發生時, 我告訴老大, 你必須設定雙方都能接受的遊戲規則, 否則現實情況是你們兩個都沒辦法好好玩, 老大很快就想通了, 能夠自己解決和老二的問題 (和峰銘的情況有點像), 但和老三偶爾會小爭吵, 因為老三聽不懂道理, 老大對他沒輒.

老二和老三因為年紀較小, 比較不懂事, 會互相打鬧, 鬥嘴, 互相告狀, 且聽不懂道理.

第一次遇到吵得比較激烈的情況, 我太生氣了 (在密集練習 mindfulness 之前, 我的情緒受到過度的牽引), 處以體罰及罰站.

第二次比較激烈的情況 (在密集練習 mindfulness 之後, 我已經能保持冷靜), 我請他們一起罰站. 罰站時, 提醒寃寃相報何時了的因果關係, 以及不可以動私刑的原則 (若對方不對, 不可以自己處罰對方, 要提出對方不對的證據, 請爸媽處理). 罰站結束後, 讓他們互相向對方道歉.

第三次比較激烈的情況, 我請他們一起罰站, 請老二思考並提出解決方法, 提出來之後, 才解除罰站.

罰這三次之後, 目前比較少激烈爭吵的情況.

偶爾遇到時, 看他們一眼, 他們就開始自知不對, 難過地說明自己受到的委屈.

最近幾次遇到互相告狀看似有點激烈的情況, 我開始試著忍住不立即處理, 先觀察一段時間, 幾乎每次都發現他們其實是在演戲, 若沒有引起大人的關注, 一段時間後, 他們很快又會和好一起玩. (和承珊提的父母不要容易被激怒的概念相同).

大人如果可以保持平靜, 小朋友慢慢也會感受到, 學習到, 而相對較能夠保持平靜.

遇到爭吵, 我覺得是好機會, 可以讓小朋友練習爭吵, 培養挫折忍受力, 並教導小朋友體會因果關係: 如果傷害人, 別人就會來報復你. 如此是兩敗俱傷. 因此不要去傷害別人.

延伸閱讀


[上課筆記] 正念,創造無限可能:減壓與創新的極簡易法 (Mindfulness)

[閱讀筆記] 搜尋你內心的關鍵字 - Google 最熱門的自我成長課程 (Search Inside Yourself)

經濟學人: 「正念」與「禪定」在商場中的發展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