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名稱:兩性與健康
授課老師:胡幼慧
授課日期:10/16/1996
從流行病學的觀點來看,性別在健康上的差異,除了先天上的影響之外,也有可能受到後天的社會環境因素的影響。
憂鬱症是反應社會壓力的重要心理衛生指標之一,研究結果普遍發現女性的盛行率較男性高出很多,這種現象發生在很多不同的國家,在探討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現象,有著不同的假設:
1. 基因假設:認為憂鬱症和生理基因因素有關。
2. 荷爾蒙假設:認為憂鬱症和女性生殖有關,包括經期﹑生產及停經。
3. 壓力認知假設:認為男女性對於事件的知覺(perception)不同,在同樣的壓力事件下,女性會有較高的自覺壓力,因而表現出較高的憂鬱反應。
4. 差異反應假設:認為女性憂鬱症偏高,是由於男女在憂鬱的反應上的差異所致。
但是以上的假設都有它的問題及限制存在,因為當我們認定某個假設之後,就會比較容易傾向於觀察到支持該假設的現象。
研究顯示,憂鬱症和權力﹑社會或家庭地位﹑所掌握的資源﹑所能支配的財產有關,而和工作辛不辛苦較沒有關係,因此家庭主婦會比外出工作的先生,較容易罹患憂鬱症,如果把角色調過來,讓妻子外出工作,而讓先生在家做家事,則情況很可能就會顛倒過來,變成先生較容易罹患憂鬱症。
對老人的研究:在什麼情況之下最痛苦?統計所得到的答案說明,是憂鬱症所導致的全面癱瘓最痛苦,它會由心理上的癱瘓引發生理上的癱瘓,被自殺的意念深深席捲進去。純粹因疾病而引發的身體上的苦痛反而算不了什麼。
男人得病之後比較快死,而女人通常會得到不會致死,但卻會造成莫大的痛苦的疾病。女性健康不應只注重medical,更要注重psychological。應該重新定義女性健康,不要以男性的健康為主導,畢竟男女之間有先天上的差異存在。
世界衛生組織已經由注重Material & Child Health,轉而注重Woman’s Reproductive Health,其中注重的問題包含:經期健康﹑節育﹑不孕症﹑剖腹生產﹑婦科感染(婦科疾病通常是夫妻間交互感染)﹑子宮切除手術的氾濫(花蓮有一個村落,裡面的女人全部都沒有子宮了,被戲稱為「無子宮村」)﹑子宮頸癌的預防﹑更年期走向「激素治療」的非自然趨勢(藥廠為了經濟利益而鼓吹停經之後的婦女應該為了預防骨質酥鬆症而服用藥物)。
女性長壽不一定是福,目前有五大健康權益之危機:
1. 生育健康:自然生產﹑生產前﹑中﹑後之照顧。
2. 安全的性:避孕﹑性病的預防。
3. 心理╱暴力:憂鬱症﹑婚姻暴力。
4. 職業病:家庭其實有很多影響健康的危險因子。如台灣地區婦女得肺癌的比例偏高,是因為炒菜的油煙所致。
5. 慢性病照顧:目前的醫療體系金錢掛帥,忽略對病人真誠的人性關懷。醫生應注重職業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