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低強度運動時,會感到快樂。 在中強度運動時,會同時感到受快樂與痛苦。 在高強度運動時,會感到痛苦。 而在高強度運動結束的瞬間,會感到非常快樂! 原因是,在人類演化的過程中,在外出打獵時,透過上述的機制,可以幫助人類判斷體能的狀態,判斷能量消耗的速率是否正常。 以上是根據密西根州立大學運動心理學家 Ekkekakis 教授的研究。 以跑步為例,一開始,跑一小段,累了,或感到不舒服,就用走的,跑跑走走,就逐漸會有進步了。 一段時間後,可以持續 20 分鐘、30 分鐘,逐漸延長到 60 分鐘,在低強度 zone2 心率區間跑步,並感到愉快。 持續在 zone2 區間跑步,跑步的速度自然會逐漸變快,跑步的距離會逐漸變長。 超過 30 分鐘的跑步,需要進行水分補給,超過 60 分鐘的跑步,需要學習身體能量系統的運作並進行能量補給,否則可能會對身體造成傷害。 如果太躁進,想要很快的達到某個速度或某個距離, 可能會容易受傷,或者感受不到跑步的快樂,而放棄跑步。 參考資料: 何立安博士:很少人知道最好的訓練法,其實也是最輕鬆的|【初日會客室】何立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r-INxCYZ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