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Contrib]/a11y/accessibility-menu.js

快思慢想: 心智運作的方式 - "系統一" (快思) 與 "系統二" (慢想)

根據數十年來相關的實驗及研究,人類心智的運作可由 "系統一" (System 1) 及 "系統二" (System 2) 的作用加以說明。

系統一 (System 1): 快思 (Fast Thinking)



舉例來說,看到上面這張照片,我們不加思索立刻就能夠判斷「這是一位小朋友,他的頭髮是黑色的,他的心情是愉快的」,這就是 System 1 的作用。

System 1 是以自動自發的方式,迅速地運作,只需花費極少的心力或甚至完全不需花費任何心力。

舉例來說,System 1 包含下列作用:
o (透過視覺或聽覺) 判斷物體的遠近
o 聽見不尋常的聲音後,把注意力轉移到發出聲音的地方
o 聽出談話中的敵意
o 回答簡單的算式,例如 2+2=?
o 在空曠的道路上開車
o 明白簡單的語句

上述作用,有些「我們無法控制它的運作」 (involuntary),有些則是「通常是自動運作,但我們可視需要控制它的運作」。

System 1 的能力源自於:
o 與生俱來的本能,例如認知周遭的世界、辨認物體。
o 經由長時間或重複的學習或練習形塑而成的快速自動反應能力,包含概念之間的關聯性 (例如, 法國的首都=?)、閱讀能力、瞭解社交情境的能力。

系統二 (System 2): 慢想 (Slow Thinking)


18 x 13

舉例來說,看到上面的數字與符號,我們不加思索立刻就能夠判斷那是一個算式 (System 1 的作用),而我們需要花費一些心力,才能夠計算出這個算式的值,這就是 System 2 的作用。

System 2 需要我們集中注意力,並且需要花費心力,才能夠完成心智的活動。如果注意力移轉,心智活動就會受到中斷。

舉例來說,System 2 包含下列作用:
o 賽跑時,準備在聽到鳴槍後起跑
o 把注意力集中在電影中的某個角色
o 在擁擠吵雜的房間內,注意聆聽某個人的談話
o 尋找紮馬尾的紫色頭髮女子
o 聽見不尋常的聲音後,搜尋腦海中的記憶,以認出這是什麼聲音
o 保持以比平常更快的速度行走
o 在社交情境中,持續觀察自己的行為是否恰當
o 計算動物園猛獸區內有幾隻老虎
o 告訴別人自己的電話號碼
o 檢查複雜的邏輯論述的正確性

System 2 能夠改變 System 1 的運作方式,藉由 program 注意力以及記憶。

舉例來說,在擁擠的火車站等一位朋友,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朋友的特徵,專注尋找紮馬尾的紫色頭髮女子。

我們無法同時進行兩件以上需要集中注意力的心智活動。

舉例來說,在擁擠的車陣中,我們無法一邊超車,一邊計算 18x13。

集中注意力時,會導致 blind (不注意視盲、不注意聽盲...),平常顯而易見,甚至會引起注意的不尋常事物,都會因此視而不見。

舉例來說,請觀看下列影片,計算白衣球員傳球的次數:



上述影片中的實驗,如果僅是觀看影片,而不需要計算白衣球員傳球的次數,每個人都可以輕易看出影片中的大猩猩,這是 System 1 的作用。

如果觀看影片時需要計算白衣球員傳球的次數,由於 System 2 的活動占據了有限的認知資源,導致 System 1 沒有足夠的認知資源可用來辨識外界刺激。

System 1 和 System 2 的關聯性


我們通常會認為「有意識、能夠推論、抱持某些信念、能作出各種決定、決定思考的內容、決定要做什麼」的自我是 System 2,但事實上我們也常常受到 System 1 的影響。

System 1 自動迅速產生的印象及情感,經常形塑了 System 2 的信念及決定。

在我們清醒的狀態下, System 1 和 System 2 都是 active 的。

System 1 處於自動執行模式,而 System 2 通常處於低功耗模式,僅發揮部份的能力。

System 1 持續提供建議給 System 2,包含印象、直覺、意圖、情感 (impressions, intuitions, intentions, feelings)。

在一般的情況下,「印象」及「直覺」會轉變為「信念」 (beliefs),「外界刺激」 (impulses) 則會轉變為「自主的行為」 (voluntary actions)。

當 System 1 偵測到不預期的事件,則會動員 Sytem 2 進入全速運轉模式, 舉例來說,在籃球傳球影片中突然看到黑猩猩。

而 System 2 全速運轉時,則會削弱 System 1 的作用。

System 1 與 System 2 這樣的運作方式是較省力,且效能較高的。

因為一般情況下, System 1 在自動執行模式搭配 System 2 低功耗模式,反應速度是較快的,System 1 的預測一般都還算準確,因此作出的反應一般也都算恰當。

但在某些情況,System 1 是會有 bias 的, 舉例來說:
o 某些情況下, System 1 會回答較原先提問簡單的問題,而非回答原本提問的問題
o System 1 幾乎沒有邏輯推理能力
o System 1 幾乎沒有統計學概念

System 1 和 System 2 的衝突


請進行這個實驗。

實驗1: 分別在下圖左右兩排文字中,判斷每個單字是大寫或是小寫,並以英文依序說出,是 lowercase (小寫) 還是 uppercase (大寫)。

實驗2: 分別在下圖左右兩排文字中,判斷每個單字是在左側或是右側,並以英文依序說出,是 LEFT (左側) 還是 RIGHT (右側)。


以實驗1為例,在左排文字,進行得應很順暢,但在右排文字,upper、 LOWER、UPPER,會有一些停頓。

以遇到 upper 為例,進行這項實驗時,System 2 辨識出它是 lowercase,但 System 1 看到它是 upper,在「執行任務」(System 2)及「自動反應」(System 1)之間產生了 conflict,而這個 conflict 需要由 System 2 加以解決。

因此我們可以發現,System 2 有一項任務在於克服來自 System 1 的刺激 (impulse),也就是說,System 2 負責自我控制。

Murphy: 正念 (mindfulness),或許相當於讓 System 2 保持在 self-monitoring mode。


以上圖為例,這是 Muller-Lyer 錯覺,System 1 會讓我們認為下面的線條比上面的長,而實際上 2 條線一樣長。

即使現在你的 System 2 已經知道這 2 條線一樣長,你在看上圖時,System 1 仍會告訴我們下面的線較長。

我們無法阻止 System 1 的運作以避免 illusion,我們能做的,是辨認出這樣的 illusion pattern,並且學會不要相信見到時得到的印象 (impression)。

為了維持有效率的運作,我們不應該因為有時會遇到 illusion,就永遠不相信 impression。

比較實際的方式是採取折衷作法: 學會辨認出可能會判斷錯誤的情境,並且在影響較大的情況下,努力避免判斷錯誤。

Note


作者 Daniel Kahneman 認為 System 1 及 System 2 並非實體的生理結構,僅是對於心智活動的特質的描述。

Daniel Goleman 與 Richard J. Davidson 在《平靜的心,專注的大腦》提到,預設模式 (System 1) 相對應的大腦區域為「背外側前額葉」。

藉由「心念處」的練習,清清楚楚知道自己每一個剎那的念頭,有助於善用 System 2 處理當下的對境。

參考資料


[書籍] Thinking, Fast and Slow (快思慢想) - Chapter 1, The Characters of the Story. 作者 Daniel Kahneman 由於在「判斷」及「決策」 (judge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領域作出了傑出的貢獻, 在 2002 年獲得了諾貝爾獎 (Nobel Pr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