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課名稱:性別角色與文化
授課老師:張珣
授課日期:10/9/1996
人類學的徑路(approach),基本上,在於由表面的社會制度﹑社會行為及社會現象中,探索其內在深層部份的文化邏輯及社會結構。
以中華文化為例,其深層的文化邏輯為陰陽的基本觀念,而其社會結構則為父系繼嗣(patrilineal descent)結構。父系結構的特色:(1)繼承:子繼承父。(2)姓氏:從父姓。(3)居所:父居制。
人類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由W.H.Rivers在1898年率領的Torres Strait Expedition所開創的,他們是以親屬研究作為瞭解整個社會結構的核心方法。以親屬結構作為研究的基本單位,是因為其他任何的社會組織,例如經濟組織﹑法律組織﹑政治組織﹑宗教組織,都是親屬結構的投射或轉型。
人類學研究的目的不是要瞭解表面的社會現象或文化行為,而是企圖經由長期的田野調查(fieldwork study),而找出其內在深層的結構邏輯。
Sherry B. Ortner在”Is Female to Male as Nature Is to Culture?”一文中,提出人類為何會普遍性地認為女性劣於男性。
她以中華文化為基礎來做這個研究,發現到傳統中國就具有陰陽的內在邏輯,陰代表自然,陽代表文化,而文化是勝於自然的(但這是以西方的思考角度出發,如果以中國道家的思想角度出發,則並非如此),而男人又象徵著文化,女人象徵著自然,男人所創造出來的東西是精神的﹑超越的﹑符號的,而女人所創造出來的東西則是具象的﹑物質的﹑會壞(死)的。最後得出女人的確因生理上﹑社會角色上﹑心理上等因素,而劣於男人。
她最後結論說,以上的推論是根據文化的架構所做的,如果從人類的天性來看,男女實際上是沒有優劣之分的,因此要從教育方面下手,教導下一代男女平等的正確觀念,以免他們重蹈覆轍而擁有錯誤的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