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 預期心理 Expectations

預期心理可以促使經濟朝正面或負面的方向移動, 因此管理預期心理, 是總體經濟政策的重要目標.

預期心理與通貨膨脹

舉例來說, 如果人們預期物價將會上升, 可能會提前購買需要的物品, 使得需求增加, 導致物價真的上升.

央行的重要工作之一, 就是讓人們相信, 央行會採取適當的作法, 使得未來的物價水準不會大幅上升.

央行必須有足夠的信譽 (credible), 才能做到這件事.

對抗通貨膨脹的作法:

1. 央行提高貼現率 (會使得利率上升), 以降低貨幣供給. 但利率上升會使得消費及投資減緩, 經濟體產出減緩, 失業率可能會上升.

2. 政府進行物價管制. 但會降低經濟體運作的效率 (因為無法透過價格適當調節供給與需求的變化).

預期心理與產出

如果人們預期經濟將會緊縮, 可能會開始減少花費, 因此貨品的需求下降. 為了因應貨品需求下降, 廠商則必須減產, 減薪, 降低投資, 或裁員. 因此人們所得降低, 失業率升高, 又進一步降低需求, 形成惡性循環.

因應方式:

1. 擴張性貨幣政策

央行降低貼現率 (會使得利率下降), 以增加貨幣供給. 較低的利率可以鼓勵消費和投資.
有2個地方要留意:

i. 若已處於極端通貨緊縮的情況, 利率再降也無法刺激消費和投資. 參閱流動性陷阱, 首先由凱因斯提出. E.g. 1990年代日本的經濟狀況.

ii. 若已處於通貨緊縮的狀態, 物價因為需求降低而下降, 因此即使央行降低名目利率, 實質利率仍然會阻礙消費和投資. (質實利率 = 名目利率 + 預期通貨緊縮率). E.g. 1930 年代美國的經濟情況.

2. 擴張性財政政策

以超過稅收的赤字預算進行政府支出 (購買貨品及勞務), 需求提高, 讓人民及廠商對未來的預期轉為樂觀, 使得經濟進入正向循環, 達到充份就業.

GDP = C + I + G + EX - IM

如果政府支出 (G) 上升導致其他變數下降 (若以加稅為來源作為政府支出, 消費和投資會下降), GDP 並不會上升, 因此凱因斯強調要以超過稅收的赤字預算進行政府支出.

隨著 GDP 的上升, 預期會促使個人及企業增加消費及投資水準, 如此又進一步促使 GDP 上升.

考慮「名目 GDP = GDP 平減指數 (物價水準) * 實質 GDP (產出數量)」,總結如下:

在正常時期: 政府赤字預算↑ → 需求↑ → 物價水準↑, 產出數量↑

在充份就業時期: 政府赤字預算↑ → 需求↑ → 物價水準↑ (因為充份就業, 表示產能已達滿載, 除非有技術創新增加效率. 這麼做會導致經濟過熱.)

在高失業時期: 政府赤字預算↑ → 需求↑ → 產出數量↑ (因為此時降低失業率, 增加產出. 這個做可促進經濟復甦)

小結

預期心理也會影響其他總體經濟變數, 包括利率及匯率.

雖然預期心理確實很有力量, 但若預期心理偏離了現實, 終究還是會破滅而回到現實面.

延伸閱讀

了 解總體經濟的第一本書:想要看懂全球經濟變化,你必須懂這些 (A Concise Guide to Macro Economics) - 第3章 預期心理